【育兒心得】 12歲科學資優生修畢中五物理課程 不跳級讀大學開Youtube頻道分享實驗【有片】
發布時間: 2020/09/11 17:45
最後更新: 2021/02/05 13:18
資優生對有興趣領域,都會努力鑽研,在學術領域上,大多比同齡者更提前學習。Science at Home頻道版主12歲的吳家翹,是科學資優生,今年準備修讀科大為資優生開設的中學大學雙修課程基礎課程(等同中六物理科程度),雖然如此,媽媽Carol卻無意預備讓他提前進大學,希望他平衡發展、健康成長。
家翹去年已完成科大為資優生開設的中學大學雙修課程基礎課程(等同中四至中五物理科程度)。而他小三時亦開始參加中大資優課程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課程,於小四時獲世界數學及解難評估(WCT,前名世界數學測試)的 「最年輕優異雙優生」獎項,小六時在該評估中成功越級挑戰了中學生組別,獲得雙優成績。
去片看看家翹點解要製作實驗教學片:
Carol謂,WCT乃是一個類似測試智能的活動,測試對象為8至14歲學生,獲得優等成績反映小朋友的高階思維能力,屬同齡學生中的前百分之十。
她解釋,大仔幼稚園階段,已呈現語文資優,例如未夠一歲半便記得很多英文生字,幼稚園時曾經跟他伴讀英文科學書本,他聽一次便記住所有發音,第二天整本書一字不漏讀給媽媽聽。
資優生記憶力很強,喜歡自學,對知識可以貫穿,看事情深入,而且舉一反三。
其實他幼稚園時,我已跟他傾談不同的日常科學現象,例如冰溶化,火焰顏色等簡單的科學知識,因為我自己也喜歡科學。
初小時,孩子對科學現象有很好奇,小四開始探索和自學科學概念,例如畢氏定理、牛頓三大定律,Carol便購買不同的科學雜誌和書籍,並安排科學活動和興趣班;更不怕申請手續繁瑣,花一年成功申請成為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會員。
申請步驟要用一年,包括呈交子女的成績,及要分階段完成網上評估。但之後參加課程全部免費,幫到家翹提升科學範疇的知識。現在他已參加過幾何和拓樸學、基因學、天文學、數學編程等等,更有機會到大學實驗室參觀基因學示範實驗,有不一樣的童年生活。
早前家翹更與媽媽一起研究物理實驗,自創Science at Home頻道,期間看書及搜集資料,用學生角度,嘗試剖析背後的科學原理,自創教學短片,他謂希望把每個步驟和每一件用具都解釋得清楚,讓小學生可以在家進行,啟發大家觀察周遭生活所遇到的事情。
小學階段不看電視
資優生的第一位導師是父母,Carol謂回想自己童年,跟兒子性格相似,長大後也喜歡自學,故能完全代入他的思想。然她認為無論孩子如何早慧,更重要是自細有伯樂,受到栽培。
栽培小朋友是要藉他們的興趣和能力培養恆心和毅力,從過程中學習,提升自我肯定。因此我堅持他們要學樂器,小學時也不看電視,主要玩智力推理遊戲及捉棋。
她強調,孩子每天練琴,不但建立到紀律,練樂器也有助左右腦平發展,讓他們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成,對學習不會抱僥倖心態。
完美主義特質
Carol謂不同的教養方式,都是從書本及上資優學苑的家長課、或不同的家長講座中學習。
大人要與孩子一起成長。
提起資優兒特質,她謂孩子普遍有完美主義,比較敏感,並對公平公義很執着。故父母若對他們有別的看法,給予建議時要很小心措詞,並先讚賞,保持正面。
因為他們已覺自己全力以赴,對少少的建議會看成是指摘,感到受傷。
家翹小學是港島著名直資,各科目功課都是用分組project,因為完美主義,因此他參與各科專題研習,不容易跟同學合作。家翹亦坦言有些project他選擇不入組而自己完成。
因為同學未必明白我的想法,很難解釋清楚。我也試過把同學已完成的部分重做一次。不是不尊重同學,而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。
媽媽強調,資優生很需要別人明白和了解,也難免有挑權威的情況,故要習慣與他們講道理,建立同理心。不過她認為,孩子也會容易被別人誤解。
有時他們太喜歡思考,會變得執著。總括而言,要多理解,站在他的立場思考之餘,亦要調教他們以多角度分析事情!
家翹雖然在數學和物理均提前學習,但媽媽認為,那是旨在滿足他對於深奧知識的探求需要,並無意預備提前進大學。
因為心智、社交和其他各項情意發展或軟技能,亦同樣重要,資優生需要健康成長,與世界接軌,才能發揮才能貢獻社會。
家翹妹妹吳恩喬在運動和音樂上也同樣出色,小四時參加香港體操總會的全港小學競技體操學界賽事,曾取得全港女子丙組「自由操」項目季軍,同時亦獲得校際音樂節鋼琴獨奏6級組冠軍,並將考小提琴演奏級。Carol謂女兒同時發展體藝潛能,可讓她建立自信。
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提名計劃
香港資優教育學苑(下稱學苑)為本港10至18歲的資優學生,提供合適的學習和發展機會。
學苑每學年主要透過「學校提名」及「自身提名」計劃取錄適齡學員。有意成為學苑學員的資優學生必須先以合格成績完成「第一階段: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網上甄選學習課程」,方可於「第二階段:遞交提名資料」接受進一步甄選。
提名日期:由即日至10月30日
提名計劃簡介會:9月22日
記者:胡麗珊